Quantcast
Channel: 昭通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

七八月份苹果套袋后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问答

$
0
0

 
问:套袋后的苹果病虫害防治怎样才能更科学、更有效?
  
答: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套袋的苹果都会发生哪些病虫害。  
专家提醒果农,千万别以为果树套了袋,就安全多了,不用打药了,你要这样认为可就错大了。其次,
套袋后的苹果病虫害主要有:褐斑病、黑点病、红点病、苹小卷叶蛾、金纹细蛾、红蜘蛛、桃小食虫、金龟子、黄蚜等。
  
问:褐斑病发生的症状,大发生的条件,用什么药防治效果最好?  
答:褐斑病在前期表现为三种形式:一种是轮状,一种是芒状,再一个是混合形,最终形成落叶,或者
是带着绿色就落叶,这是它的症状。大发生的条件有三点:一是高温高湿,二是果园郁闭,再一个喷药不及时或者喷药不当。套袋后7-10天喷布1:2:200倍的波尔多液,生长季节不少于3次。 
问:黑点病和红点病症状和发病病因有何区别?
答:黑点病发病初期,果实萼洼周围出现针状小黑点,黑点直径逐渐扩大,有的如芝麻大,有的如绿豆
大,还有的黑点上带有一小白点。病斑只发生在果实表皮,不会引起果肉腐烂;红点病多发生在苹果摘袋
后,若遇雨,多在向阳果面上形成许多针状小红点。
 
   
粉红聚端孢霉菌、镰孢霉菌侵染果面引发黑点病;康氏粉蚧危害造成黑点病;缺钙、缺硼能引发黑点病;
乳油类颗粒粗、悬浮率差的药剂等在套袋前使用可引发或加重黑点病。
 
   
红点病:斑点落叶病菌侵染果面造成红点病。
   
问:苹果叶片焦枯是怎么回事?造成焦枯有哪几点可能原因?
   
答:苹果叶片焦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属于缺钾,缺钾叶片焦枯;再一个就是药害,药害造成叶片边
缘或者整个叶片发生失绿、褐边、成焦枯状。
问:苹果上红蜘蛛主要有哪几种?有何危害特点? 
答:苹果上红蜘蛛主要有山楂红蜘蛛和苹果红蜘蛛。危害特点是吸食叶片,造成失绿、斑点,发生特点
就是速度快,
5-7

1
代,山楂红蜘蛛危害在反面,苹果红蜘蛛发生在正面,它的卵反面、正面都有。
   
问:三唑锡是防治红蜘蛛的有效药剂,请问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使用三唑锡的过程当中,重点应注意与碱性药物隔离时间要长,特别是波尔多液,如果与波尔多液
间隔时间短了,容易失去药效,起不到一定的效果,容易引起药害。
   
问:苹小卷叶蛾的发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比较难以防治?
   
答:苹小卷叶蛾发生的特点,重点危害嫩枝的梢,嫩枝梢上的叶,这所以难以防治,是因为它把叶子都
卷起来了,药不容易接触,打药难打。
 
   
难以防治的原因,一个是卷叶,再一个它后期发生不够整齐,因为它1年发生3代,尤其是如果我们的果子疏得不好,两果相靠,或者是贴叶果,发生得更为严重。

问:金纹细蛾的发生、危害症状有什么特点?
   
答:金纹细蛾发生的特点:首先发生在叶片的反面,一般是从6月份开始到9月份,主要在7-8月份发生比较严重,它的危害症状主要是危害叶片。它们一般每月的8-9日开始,到14-15日,这是它的发生高峰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比较严重的果园,造成叶片大面积落叶。
   
问:对付桃小食心虫、金龟子等虫害,除了用化学方法防治以外,有无其他方法?
   
答:套袋以后桃小食心虫无处可去,采取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可以把大部分成虫都杀死。另外,还可以
用杀虫灯,把大部分的蛾类,包括金龟子都吸引过来,然后把它杀死。另外,还有其他生物措施,可以杜
绝污染、提高品质。对于苹果害虫金龟子,可以把西瓜皮吊在树枝上加万灵粉来诱杀。
 
   
性诱剂和杀虫灯是我们现在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上重点推广的几个措施,特别是频振式杀虫灯,它是一种物理控制害虫的方法,它不会产生污染还可以减少我们使用农药的次数和使用量,对于生产无公害果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

夏季喷施农药四忌
 
一忌温度过高时喷施。有的农民以为温度越高,喷施农药杀虫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在高温强光时喷药,
由于害虫大部分停止活动、躲于阴凉背光处,药剂不易喷施到位,而且在高温下农药挥发损失大、药性分
解快,因此此时喷药药效反而降低。另外,温度过高时喷药,由于药剂挥发性强,很容易导致操作人员中毒。
   

二忌露水未干时喷施。有的农民喜欢乘早晨凉爽时喷药。但因早晨露水未干,喷药药剂被露水稀释会降
低药效,且此时害虫尚未出来活动,因此杀虫效果不太理想。
   
三忌药液浓度过高。不少农民为图省事,在盛夏高温季节喷药对水较少,药液浓度过高,药液喷于作物
叶面后,由于水分挥发快,易造成药害。
    
四忌不加防护喷药。有的农民夏季喷药时为图凉快,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这样做易导致皮肤吸收农药
而中毒。 
   
针对以上问题,农民夏季喷药,一是应当选择阴天或晴天上午
8-10
时(露水干后)
、下午
5-7
时(日落
前后)喷药;二是应当适当加大对水量,保证每亩药剂用量充足;三是喷药时必须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
喷药后及时进行全身清洗,以防止农药中毒。
 
更新观念、除去陋习,科学防治褐斑病
苹果褐斑病年年重点防治,
结果是年年有落叶,
是什么原因导致褐斑病屡防屡发呢?说白了是生产制度的
改革问题。在苹果没有推广套袋以前,一般
6
月上旬树上就喷布波尔多液保护,所以,苹果褐斑病控制的
很好,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落叶现象。后来,苹果大面积推广套袋生产,波尔多液的使用时间相对推后,这
样就给褐斑病菌的侵染增加了机会,尤其是套袋前喷布药液的杀菌有效期比较短,如果套袋时期过长,超
出了药剂的有效期,
套袋后又习惯性地树上喷布波尔多液保护,
而不是去喷布内吸杀菌剂铲除病菌,

这样
势必会造成前期病菌大量侵染,结果导致后期褐斑病成灾,失去控制,许多果农因此误以为波尔多液质量
有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十多年来,苹果开花后至套袋前的
3
遍药大家还是非常重视的。无论防病还是治虫,措
施都比较到位,但是,问题就出在套袋前的最后一遍药与套袋后的第一遍药的间隔时间。它决定着套袋后
使用保护剂还是铲除剂的关键。众所周知,苹果只要展开叶片,病菌就开始侵染,原始病菌主要来源于地
面的落叶、枯枝和枝干上的残留的病菌,但只要每年坚持刮皮、喷干枝,树上病菌可以忽略不计,但是,
地面的病菌很难根除。如果落叶得不到及时科学的处理,
4
月中旬以后降雨量超过
5mm
,地面落叶的病菌
就能发芽并飞溅到树上的健康叶片上,如果连阴雨能超过
7
小时,病菌就能完成初次侵染。
12
天后即可见
到褐斑病的症状。因此,苹果树展叶后应该每隔
7-10
天喷布一遍杀菌剂或保护剂,确保叶片、果实在无菌
的环境中生长。如果这期间遇雨间隔时间更短,如果降雨比较频繁,应以内吸杀菌剂为主,保护性杀菌剂
次之。喷药时应特别注意果树的内膛与下裙枝叶片,刚开始兴苹果套袋时,套袋量少,间隔时间短,套完
袋即喷保护性的杀菌剂,效果无可挑剔,但是,后来套袋量越来越大,两遍药的间隔期越来越长,间隔的
时间变了,管理措施却没有改变。有不少的教科书,专家也仍在延用传统的观念和落后的模式指导生产,
这是极端错误的。
 
   
苹果套袋以后的第一遍药到底用什么?是保护剂还是杀菌剂,这不是传统的观念和习惯所决定,应该是
与套袋前最后一遍药的间隔时间来决定。
苹果套袋前我们所选用的有机杀菌剂残效期比较短,
一般只有
7-10
天,因此,套袋后的第一遍药与套袋前的间隔期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一旦超过这范围病菌就有可乘之机,
如果不超过
7-10
天的有效期,树上喷布波尔多液是可以的。如果超过
7-10
天,这遍药就应该喷内吸杀菌
剂。
而常用的内吸杀菌剂多菌灵、
甲托,
对叶斑病效果都不理想,
目前最好的防治褐斑病的内吸杀菌剂是


唑醇

,据青岛农大的试验,福星、世高、好力克对褐斑病的治疗效果最好。
2008
年,我们在栖霞的松山、
亭口、臧家庄的试验,进口
43%


戊唑醇

,套袋后应用效果非常理想。特别是发病以后使用,能起到立
竿见影的防治效果,产生防止病菌蔓延、治疗、铲除为一体的功效。
 
   
为了防止褐斑病的蔓延与侵染,套袋后的药剂使用应是先内吸后保护,而不应该是先保护再内吸。只有
在杀灭病菌的前题下采取保护措施才是有效的。否则,保护
??
保护
??
再保护是保不住的。历史的经验应该
引起我们的严重注意:一旦有了褐斑病千万不要喷布波尔多液,应立即喷撒内吸杀菌剂。根据近几年的田
间试验,进口的
43%

戊唑醇

是防治褐斑病的最理想的药剂,它具有铲除、内吸治疗于一体的功效,能有
效地控制褐斑病的发生,使用上应掌握内吸
??
保护
??
内吸
??
保护的原则,把病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
下。
                                               
苹果肥害烧根的原因及预防
 
速效肥使用不当,常发生肥害烧根,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整枝或整株枯死。化肥烧根轻重与速效肥施用量、
施用位置和挖穴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应该说速效化肥用量大,施肥位置较近,挖穴数量少,肥害发生重。
广大果农在施肥上有着很丰富的经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肥害,可是近几年,出现速效肥烧树根的现象
也很多,其中原因之一是施肥后马上下雨,使化肥浓度过高烧树根,原因之二是所施肥料氯离子超标,造
成了严重的肥害。
   
要预防肥害,我们提倡增施有机肥,在此基础上追施生物型有机无机复合肥(
N

P

K≥25%

,这样肥
效期长,疏松土壤,不会形成肥害。
   
一定要追施速效肥的果农,首先施肥位置要适当,即在树冠周围吸收根范围内施用,避免把肥料和较粗
的根接触,其次施肥量要适中,即根据土壤肥力,树体大小、产量多少来确定施肥量。第三施肥方法要得
当。常用施肥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环状沟施,即在树冠外围,挖闭合环状施肥沟,将肥均匀撒到沟内,填
埋;
另一种为穴施,
即在树冠外围范围内均匀挖穴,
穴间距
30
厘米左右,
然后把肥料均匀撒到穴内,
填埋。
 
苹果赤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苹果赤星病是近四五年新生的苹果病害之一。二十世纪以前几乎不危害苹果,只是在梨树上危害,称为梨
锈病。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梨树越来越少,而梨锈病的寄主植物则越来越多,因此,苹果树
赤星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个别果园已经成灾。 
一、症状 
赤星病不但危害苹果叶片,严重时也危害果实。起初是叶面出现黄橙色具有光泽的小斑,后扩展为近圆
形的较大病斑,直径
4-8
毫米,叶正面病斑表面密生小黑点即病菌性子器,从中溢出淡黄色粘液,病斑凹
陷,叶背出现山羊胡子状的病菌锈子腔。
二、发病条件  
该病的发生规律与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温低于
14
℃或高于
30
℃病菌孢子均不发芽。最适温度是
17-20
℃。因此,该病在苹果树上的主要侵染期为
4
月中旬
-5
月下旬。而且一年只侵染一次。后期因气温过
高一般不会形成再侵染。 
三、防治时期与方法  
因赤星病宜早期侵染,
所以防治该病的主要时期应在
4
月中旬
-5
月下旬。
防治用药主要以唑类农药为主。
但唑类杀菌剂又极不安全,因此,建议广大果农在此期防治该病尽量选用进口的产品和国内知名厂家的产
品。如德国拜耳的好力克戊唑醇和烟台绿云的凯歌戊唑醇,经多年应用,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可以放心
使用。如果来路不正,品牌知名度不高,请慎用,                                        
 
苹果脱袋后病虫害防治及促色增糖技术问答
 
果农问:脱袋时,看起来很好的果实,脱袋后几天果面出现裂纹、红点等,而且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如何
防治?   
答:套袋苹果经过
3-4
个月在袋内保护生长和发育,细皮嫩肉的,脱袋后,突然于外界全部暴露,
风吹雨打日晒,短时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从而发生生理伤害。 
   
一是易造成日烧而发生红点;二是易发生裂纹;三是受斑点落叶病菌侵染而发生红点。为使脱袋后能安
全度过生理伤害敏感期,一是要正确采用脱袋技术;二是脱袋后,树上马上喷布
800
倍扑菌灵(或
800

必得利、或
300-400

1.5%
多抗霉素、或
300
倍菌毒清)
+800
倍天达
2116
,这对防治因斑点落叶病菌引
起的红点病,提高套袋果的抗逆性和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是很有益处的。可大大减轻日灼、红点病和果面
皲皮裂纹的发生,还可提高叶片的生理功能,加强营养制造养分充足而促进果实的最后膨大,促进果实表
光好、上色快,多生产优质果。
   
果农问:苹果脱袋后如何提高着色度和糖度?
答:脱袋后马上全部喷一遍
600-800
倍天达
2116
,可促进叶片光合作用,显著促进果实着色,果
面光亮鲜艳,果肉含糖量提高,风味可口 
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系列知识
农药使用效果受农药本身性质、作用对象、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做到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
使用效果,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品种。   
各种病菌、害虫、杂草,其机体的构造、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或抵抗力差异很大。
同一种药剂对不同防治对象的药效不同;同一种防治对象对不同的药剂也表现出不同的抵抗力。此外,同
一种病菌、害虫、杂草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并不完全一样,对药剂的抵抗
能力也有显著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作物,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
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期,做到

对症下药

。然而在现实生产中,有
些农民由于选择药剂不当,
误将除草剂或杀菌剂作杀虫剂使用,
结果不仅增加了成本,
达不到施药的目的,
而且往往造成作物的药害,严重时全部毁灭。
 
   
二、搞好病虫草害的调查,掌握最佳的防治适期。
 
   
适期用药是提高施药效果的关键所在。
因为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
而且增加成本,
污染环境;
施药过迟,
事倍功半,
同样也达不到施药的目的。
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
应采取


查两定

原则,即对虫害,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而对病害,
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
 
   
三、确定农药的稀释倍数和用药量。
 
   
施药时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确定适宜的施药浓度和用药量。因为,浓度低,用量小,达不到应有的
防治效果;浓度高,用量大,不仅浪费农药,还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农药使用说明
进行。禁止使用无标签说明的农药。在农药与水配对使用时,要注意搅拌均匀,否则不仅不能保证药效,
而且还会造成局部药害。如使用三环唑粉剂,要求先配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稀释,其使用效果明显高于
直接配对稀释的药液。
   
四、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
    
农药的剂型有多种,其施用方法也不尽相同。生产上必须根据病虫的为害特点和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施
药方法,否则就难以控制病虫的危害。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采取药剂处理土壤、
开沟撒施等方法效果较好,而防治在植株上为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防治种传性病害,采
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效果较好。
颗粒剂农药是根据农艺要求制成的,
有利于发挥药效,
防止人畜中毒,
故不宜作喷雾使用。
    
五、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
   
一种农药在同一种病虫上反复连续使用,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农药防治效果降
低,甚至不再有效,因此要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
的理化性质合理地混配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但混配
农药应注意:
1
、农药混合后药效提高的或效果互不影响的可以混用。若混合后效果没有提高,原有的单一
农药应有的效果也不能各自发挥出来,
这几种农药就不能混合使用。
2
、农药混合后药效迅速降低的或失效
的坚决不能混合使用。
混合后经过一段时间药效降低的可随配随用。
3
、农药混合后对作物产生药害的不能
混用。
4
、混用的品种不宜太多,以
3
种为限。
   
六、选择用药时间和改善施药条件。
   
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影响病菌、害虫、杂草的生理活动和药剂的理化性状,从而影响药效。环境条件主
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和植物等。此外,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植物表面的蜡质层、茸
毛等对药效都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
要从病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中找出其数量变化及危害程度轻重的原因,
根据植保工作方针,抓住主导因素,针对病虫发生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造成不利于病
虫害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其发生危害的目的。这是提高用药效果的重要方面。如防治日出性害虫应安排

8-9
时,因为此时露水已干,温度也不太高,是日出性取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这时用药不会因为有
露水而冲淡药液或因温度过高而使农药分解,降低药效,有利于害虫增加食药和触药的机会。防治夜出性
害虫应安排在下午
5-6
时,因为此时可以避开强光、高温时段,害虫即将开始活动时用药有利于杀死害虫。
又如杀虫剂辛硫磷、除草剂氟乐灵见光易分解,应贮于避光阴凉处,施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